10月23日,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校党委书记王涛出席会议并致辞,草业与草原学院、人事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科技处、研究生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澳大利亚西澳大学Hans Lambers院士、德国雷根斯堡大学Jürgen Heinze院士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法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以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齐聚北林,围绕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全球草地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王涛代表学校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草地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以气候变化为主的全球变化正持续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全球草地生态领域专家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探索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与适应策略、推动草地生态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全国最高绿色学府,锚定“建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的理念,加强草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国内外同行广泛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草业与草原学院党委书记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她表示,草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教学科研工作,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草地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与多国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合作。我校特别重视国际交流与留学生培养,设立了草学全英文项目,积极开拓留学生招生宣传渠道,显著提高国际办学水平。此次研讨会既是学校学术影响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国际合作、共促草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
大会主席、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他表示,全球草地占陆地面积的40%以上,为人类提供了牧业生产、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但是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全球50%左右的草地发生退化,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一严峻形势促使全球专家学者深入思考草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搭建全球草地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桥梁,促进全球更多大学、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本次会议聚焦前沿研究,构建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合作网络,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研讨会设置15场主题报告,邀请全球草地生态领域权威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其中,Hans Lambers院士以“西南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私人自然保护区的守护”为题,深入剖析了土壤磷贫瘠环境下,不同植物的磷获取策略与物种共存机制;Jürgen Heinze院士则聚焦“昆虫社会中的冲突与冲突解决”,系统阐述了昆虫群体内部资源分配、繁殖竞争等冲突的调控机制。此外,来自美国、瑞士、法国及中国的专家学者,还围绕草食动物多智能体建模、山地生态系统气候适应、草地碳氮循环、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作物磷利用效率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全方位呈现草地生态研究的多元维度与实践价值,为相关领域发展注入新思路。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的平台,更推动了全球草地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跨国家、跨机构合作,共同探索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有效路径,为守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校将依托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全球草地生态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能。未来,我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