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我校举办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暨《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学习研究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王洪元主持学习研究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涛,校党委副书记孙信丽,校党委副书记黄武南,副校长张志强出席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我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震作主题报告。

王洪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核和鲜明特色。近日出版发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系统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历史性贡献,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提供了最新的权威文献。
王洪元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与思想底蕴。一是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文明复兴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鲜明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使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的关系上升到了历史观、文明观的高度,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二是蕴含着胸怀天下的全球发展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张,凝聚起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共识和共同力量,展现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责任担当。三是蕴含着深谋远虑的未来伦理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始终,把改善环境质量、增进生态福祉、优化人居环境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强调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蕴含着辩证统一的平等道德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破解了保护环境必然牺牲发展的形而上学困境,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
王洪元强调,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绿色发展的先锋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教育强国,北林何为”的时代命题,持续思考高等学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谱写好美丽中国建设的北林篇章。一是进一步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建设、学术资源、人才队伍等方面优势,开发好原创性教材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教学资源,搭建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水平宣传阵地,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和推广。二是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大力推动绿色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国家级平台资源优势,开展重大绿色科技问题攻关,力争在若干前沿方向率先取得重大突破,争做国际绿色科技前沿研究的并行者、领跑者。三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学科专业体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引领性问题推进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引领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新兴特色专业发展,构建全口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专业体系。四是着力完善绿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军力量。要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5·5工程”,做优做强“新时代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树人行动计划”和“1358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培育具备生态理念、立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
杨开忠作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维属性》主题报告。报告认为,统一论、底线论、转化论等三论,相互补充、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两山”理念的逻辑链,并从价值目标属性、系统组织属性、物质技术属性等维度阐释了“两山”理念的多维属性,进而提出,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范式、数智生产力范式、韧性生产力范式的综合,“两山”理念将引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力向生态文明的生产力迈进。
郇庆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化及其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主题,先后形成的三个阶段性理论体系样态。他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清晰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逐渐形成确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创新过程,从而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两个结合”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鲜活体现。
林震在题为《北京“两山”答卷 思想引领 点绿成金》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重点分析了北京践行“两山”理念的主要举措和典型案例,并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不断筑牢美丽北京的绿色底色”“坚持一核多元和合共治的基本路径,不断完善美丽北京的治理体系”“坚持全域城乡和美共富的根本目的,不断增进美丽北京的生态福祉”等三方面,系统总结了“两山”实践的首都经验。
全国高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秘书长、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广超介绍了秘书处自成立以来的主要成果,表示将充分发挥秘书处组织协调作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要求、新任务,持续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工作。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负责人、教务处处长徐迎寿表示,要充分发挥好我校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四个国家平台协同的集群优势,开展有组织的建设与研究,把基地打造成为全国高校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工作的战略支撑。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负责人、校团委书记马樱宁表示,将持续深化“一核引领·双向浸润·多维辐射”工作格局,强化宣传教育,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品牌矩阵,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引导青少年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秀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秀丽、教授樊阳程、副教授杨哲、青年教师林凡力,我校“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团长许茜茜等六位师生,分别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的六大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阐释”“思想引领 全球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自然资源利用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传播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等内容,分享了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的收获和体会。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技处、教务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全国高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