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保密形势任务需要,近期,保密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处、信息办等部门系统梳理现行保密制度,分别牵头制定了一系列保密制度,逐步形成了“1项保密基本制度+6项保密专项制度+N项职能领域保密制度”的全校保密制度体系,为我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完善基础性制度、压实责任链条。《保密工作规定》是我校保密工作的基础性制度,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明确党管保密原则、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和具体制度要求,加强监督保障相关内容等,推动“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保密工作责任体系。
细化分领域制度、明确具体要求。精准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细化教育、管理、审批、外事、考试等领域专项保密制度。修订了《保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明确组织部(党校)、教工部、学工部、教务处、马院等对各类干部、师生群体的教育职责;修订了《涉密场所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责、涉及人员、环境和硬件等;修订了《保密审查审批工作规程》,明确科研、涉外、招采、智库等开源信息的保密审批部门及职责;制定了《涉外活动保密管理办法》,形成整体涉外活动的保密制度;修订完善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管理规定》《国家级考试试卷保密管理规定》,将全部国家级考试纳入保密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考全流程保密要求及各方职责。
聚焦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填补管理空白。制定了《网络和信息化领域保密事项清单》,围绕信息系统、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高频使用、易受攻击领域明确保密事项清单,为发现、解决该领域失泄密风险,探索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打好基础。
日前,相关制度已通过内部渠道印发全校。下一步,保密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制度宣贯、开展专项检查,推动实现从“建好制度”到“用好制度”的转型,持续提升保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