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焦点

深度采访(三) | 让世界更好认识发展中的北林

编者按: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学校“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生动展现北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即日起,党委宣传部与各单位共同推出“深度采访|北林事业发展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通过深度采访,全面展示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鲜活事迹,进一步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为加速构建“一校两区一园”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北林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从守护亿万候鸟振翅高飞的国际行动,到培育播撒全球的绿色种子;从对每一次国际交流细节的精心打磨,到北林英文官网的上线……北林师生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向世界传播北林声音、讲述北林故事。自然之声,无远弗届,根植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沃土的发展强音,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着发展奋进中的北林。


候鸟迁飞 牵动全球好伙伴


“长期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积极为EAAFP提供支持,双方共同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行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首席执行官詹妮弗·乔治(Jennifer George)在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开幕式上激动地说,她期待大会成为纽带,汇聚更多力量守护候鸟与生态家园。


a6af672f8d62d2d2d5bb659c63ef9804_ec5adae474dc499f8f60563f183f8874.jpg

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成员合照


这份期待,定格在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师曾晴的手机相册里——一张她与詹妮弗·乔治及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成员们的合照。照片中,大家笑容灿烂,共同庆祝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的成功举办。这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数百位院士专家、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科教合作。当《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倡议》在62国代表见证下发布,当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吸引20余所国际院校加盟,这些来自全球的伙伴,正在和曾晴一起“编织”候鸟的安全通道,构筑守护生命的全球纽带。


“南森大会是我们的校之大事,我和团队成员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漂亮!”在会议筹备期间,正在国际处挂职的外语学院教师吕晓轩和她筹建的翻译团队始终奋战在一线,加班是家常便饭。大会期间“任务量特别大,时间非常紧凑”,她回忆道,最紧张的一晚,团队带着电脑在会场现场对接笔译材料的最终校对,查术语、改格式,奋战到凌晨。休息没几个小时,第二天清晨六点又投入新的接待和翻译任务。正是这份付出,让他们收获了来自国际友人的肯定。“当时我负责接待巴里大学代表团,临别时,代表团成员Raff教授特地发来微信:‘With you, everything is perfect.’(多亏有您在,一切都很完美)。”


微信图片_2025-06-20_111222_716.jpg

南森大会筹备现场,吕晓轩(左三)和翻译团队正在加班加点核对材料


让外国友人感受到北林的热情和专业,这是吕晓轩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国际礼仪、文化沟通,大家更是用心用情。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的Binod教授对此深有体会,负责对接他的刘佳凯老师不仅前期为校际合作搭桥、力邀教授参会,还在会议期间化身“贴心管家”全程陪同,更细心依据Binod教授的文化习惯安排餐饮,让他在异国他乡倍感温暖与尊重。


如何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生态故事,张铎的秘诀是找准“共同点”。“每讲好一个故事就多交一个伙伴,每次交流前,我都会深挖对方兴趣点,深度交流、实现共赢。”在国际处的王嘉誉眼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是北林最好的名片。“湿地与候鸟、三北工程、绿色冬奥、‘生态文明号’卫星,是展示中国智慧与北林贡献最生动的案例。”


近年来,北林已与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EAAFP在内的近70个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去年更是成功入选了“中阿”、“中非”、“中国-东盟”等国家级高校国际合作网络计划,并积极拓展与意大利巴里大学、匈牙利肖普朗大学等28所高校的伙伴关系,签约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网络越织越密。


师生携手 共育生态好未来


让世界认识北林的过程,不仅体现于宏大的国际合作框架,更凝结在无数具象化的日常工作中。助力教师走出国门,参与世界高端学术会议,这是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签证办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今年,林学院于强教授团队获得了阿根廷一个重要国际研讨会的正式邀请函,但南美国家的严格的签证要求却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老师们对繁复材料的手足无措,国际处负责签证工作的杨洋化身“通关向导”:反复确认使馆要求、精准指导材料格式、紧急协调国内外各方出具证明……那段日子,她一边安抚老师们的焦虑情绪,一边在深夜的国际电话和邮件中穿梭,终于帮助于强教授团队顺利获批签证。“每一份顺利出签,都让我无比自豪。因为我知道,自己经手的材料,正助力老师们在国际学术前沿展现北林风采。”这份沉甸甸的参与感,是她最珍贵的动力。


悉尼(右一)和国际学生们在内蒙古科右前旗体验插秧和劳作


走出去,也要迎进来。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到北林学习深造,南非留学生悉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目睹了南非家乡的“水荒”困境后,他选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智慧。今年毕业之际,悉尼将所学转化为行动:他的毕业论文聚焦“南非雨水收集利用”,要将中国经验带回家乡。“回到南非后,我想让大家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普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悉尼一边说,一边注视着自己从宁夏带回的土壤样本和石头。


为了让国际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中国在生态治理道路上的生动实践,北林搭建了广阔的学习与实践平台。2024年,《恢复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两门课程入选国家“感知中国”微课堂;同年获批的三项“感知中国”社会实践项目,更是将课堂延伸至广袤田野。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来自1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见证曾经退化的沙地如何恢复生机,见证生态治理如何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在北京怀柔四渡河村,80余名国际学生目睹中国乡村振兴的生态实践。



感知中国 走进怀柔四渡河村 (4)_副本.jpg

“感知中国”活动走进怀柔四渡河村


“国际学生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我们要让他们在学期间用心感受、用眼去看中国生态经验的活力与价值,希望能给他们带来收获。”国际学院负责“感知中国”系列活动的刁雅榕说。今年她将带着新的一批国际学生再赴内蒙古兴安盟,深度参与草原文旅开发与研学基地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微信图片_2025-06-20_110827_443.jpg

国际学生“五洲共鸣”讲师团首场宣讲


在中国学习了许久之后,一些国际学生深受感染,报名参加了新成立的国际学生“五洲共鸣”讲师团。今年6月,经过在国际学院跟班锻炼的教师黄岚与国际学生们数月的精心打磨,他们成功完成了首场宣讲。“一位中国学生在活动后跟我说,听了伊拉克学生讲的中伊绿色能源合作故事,自己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里的卓越贡献,特别自豪。”黄岚分享道,她也期待着越来越多国际学生讲师们进一步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生态成就的桥梁。


国际传播 共绘生态好愿景


作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曼谷办事处的实习工作人员,悉尼会时常想起北林的老师和同学,“我会经常打开母校的网站,看看又发生什么新鲜事了,翻翻‘校友’栏目了解同窗动态”,悉尼说。对于去年刚入学的印尼学生魏思贝(VIDYA SPAY PUTRI AYUNINGTYAS)来说,英文官网是她了解北林的第一个窗口。来北林前,英文官网翔实的招生信息、清晰的指引,以及“北林声音”栏目里学长学姐的实践感悟与“好评”,让她对这所绿色学府心生向往。生动的校园风景图,更让她开始憧憬着这个美丽的校园。


微信截图_20250619204334.png

英文官网各大版块


抵达北京后,官网成了她最实用的“生存手册”。初来乍到的慌乱感,很快被网站上详细的信息抚平。她惊喜地发现,学校食堂、快递站、打印店、体育馆等信息在网站上都能找到,甚至还有专为国际学生准备的英文版生活指南和北京市最新的英文地图等。实时更新的学术讲座、赛事通知和项目信息,也让她迅速融入校园节奏。“看到满屏的英文信息,那种安全感难以言喻。”魏思贝感慨道。


让北林的生态声音传得更远,光有好故事不够,还得有好的渠道。2024年,北林英文官网迎来全面升级,从网站设计、功能架构到内容呈现都焕然一新。


73eba1fd86df93e9391d469c8bf14e8.png

英文官网首页


“咱们终于有一个专业的国际门户了!”张铎也感受到了崭新的英文官网带来的好处:“日常更新的英文新闻,像一扇窗,让现有和潜在伙伴能第一时间了解北林近况,提升了信息透明度。特别是新增的‘生态文明’版块,让他们实打实地看到了北林投身生态建设的决心与行动。”他说:“最近就有一位巴西朋友通过英文官网找到了正确邮箱,尝试与我们恢复联系。”官网邮箱里日益增多的国际合作与求学邮件,也印证着它的价值。


要让声音传得更远,既要打造对外传播平台,也要借助主流媒体的力量。党委宣传部主动深化与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等涉外主流媒体合作,近年来推出十余篇全外文深度报道,聚焦生态治理、科研突破等领域,全方位展示北林成就。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世界最大林草种质资源库、青年科考队员的野外新发现、“绿桥”“绿色长征”活动背后的青年环保力量等等,都通过多种渠道传遍海外。


4.jp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847efaf0321d96cd80ef3dea7b2ee6.png 8010c40074de8af42122c36e6b7ffcf.png

涉外主流媒体对北林的相关报道


他们是织网者,织密国际合作的纽带;他们是架桥者,架起联通全球生态智慧的通道;他们是传播者,向世界讲好北林生态故事。根植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沃土,北林师生正用智慧、汗水与情怀,一点一滴编织着“北林故事”,为守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