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FUA)第一届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我校举行。副校长张志强出席活动并讲话,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秘书处首席执行官詹妮弗·乔治女士(Jennifer George)进行视频致辞。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学院、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主要负责人,相关领导与教师,中外学生和志愿者等参加开营仪式。

张志强对联盟5个成员国高校的20名国际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候鸟无国界,保护无边界”,希望中外师生在未来的两周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对话与生态保护科学思想碰撞,积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把夏令营打造成“培养全球生态治理人才的孵化器”;希望国际学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同时,他介绍了我校的历史与办学理念、联盟成立的背景与宗旨,以及学校近年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Jennifer George肯定了项目对迁飞区保护的推动作用,呼吁青年学者成为“连接科学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桥梁”。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对学校相关部门的信任与支持表达了感谢,介绍了学院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及国际合作成果等,并对此次夏令营的筹备保障及课程实践安排等做了说明。
授课教师代表曾晴表示,非常期待与大家一同探讨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维持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鼓励大家积极提问,热情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学生代表、来自斯里兰卡的森雅表达了对北京林业大学的感谢,并对即将到来的生态保护讲座和文化体验充满期待。中国学生代表张杨思睿分享了自己研究中华秋沙鸭的经历,表示将抓住此次夏令营难得的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一起学习和进步。
据悉,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于2024年在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上成立,由来自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12个成员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此次夏令营由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承办,以“候鸟迁徙通道上的联结”为主题,通过“学术讲座+文化体验+实地科考”的多元模式,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沉浸式学习平台。这是联盟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政策沟通,落实“2024-2033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在推动国际生态教育合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