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焦点

深度采访(二) | 在雄安,我们书写时代答卷

编者按: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学校“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生动展现北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即日起,党委宣传部与各单位共同推出“深度采访|北林事业发展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通过深度采访,全面展示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鲜活事迹,进一步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为加速构建“一校两区一园”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北林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5月20日,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团队全体教职工搬迁至雄安校区首开项目——后勤服务楼办公。站在楼前眺望,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和一期工程第一组团项目建设正酣,32万多平方米建筑拔地而起,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


雄安校区施工实景图.png 雄安校区施工实景图3.jpg


楼内大屏上展示着雄安校区的总体规划图。这是一幅从“一张白纸”起笔,描绘北林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细看这张浩荡长卷,既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大写意”,又似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宏图须从细处绘,伟业必自勤中成。在一笔一画的勾勒中,“一校两区,北林何为”的时代答卷正在书写。


雄安校区总体规划鸟瞰图.jpg


初心为墨,细务作答


谈到分管立项报建工作的副指挥长陈桂成,没有人不说他是一个爱“较真儿”的人。听到这样评价,陈桂成坦言是工作“改造”了自己。时钟拨回到2023年8月,彼时规建团队刚接到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要求,全体成员立下军令状:按期高质量提交材料,最快完成报审程序!


这是个容不得一点马虎的任务。


“没有细致到绝对,就是绝对的不细致。”陈桂成说这句话时神情严肃,“连续18天冲刺,24小时待命,各类文件堆出2.3米的高墙,每天看得眼都要花了,也要咬牙较劲!但不管压力多大,上报的每一张图、每个文件要经过指挥部细致核查的工作原则都不能破!”最终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了报审任务。办公室里,许多教职工都把“认真”“细致”设置为自己的电脑屏保。2023年,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正式获得立项批复,争取到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国拨资金支持和三倍于现有面积的地上建设规模,截至目前共取得各类重要批复及手续办理文件32项。


责任为笔,创新作答


朱庆是指挥部副指挥长,和他聊起刚到雄安工作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就成了BIM设计团队的雏形,“那真是一场从‘0’到‘1’的挑战,责任重大,学校相信我,我就得相信我自己,必须做起来,没想过退路。”


同事指着桌上的电脑说:“可不能小瞧这台老电脑,它是朱老师最好的战友”,朱庆揉了揉眼睛,“我的黑眼圈,都是拜它所赐”。2022年时,高校建设中BIM应用并不成熟,很多领域处于空白,如何打造出适合雄安校区建设实际情况、真正发挥作用的BIM体系,对我校来说充满挑战。朱庆白天调研,晚上查文献、做规划,凌晨三点的电子屏幕常常映着他疲惫的面容。连续3个月的高强度工作,电脑卡壳死机了6次。“我那个时候和同事们开玩笑,电脑都准备辞职了,我还在继续坚持”。说着,朱庆忍不住拍了拍电脑,“最终,我俩都坚持过来了。”


“现在‘必须成’就是我们团队的座右铭。”说出这句话的是BIM工程师李博森,他在团队里被誉为“火眼金睛”,谈到这个称号的由来,他激动地讲了起来:“我们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项目模型搭建过程中发现,模型面积与实际批复面积相差0.01平方米,这相当于两万五千平方米的种质库里缺了一个小魔方,从专家团队到上级单位,都说不好找,但我们就是秉持着‘必须成’的信念,一点也不差地解决误差,做到模型面积与批复面积的完全一致!”


2024年春,专属我校雄安校区规划建设的BIM数智化管理平台上线使用。平台运行至今,已累计管理35家参建单位,协同425人协同工作,登录12550人次,规划134个项目管理审批流程,管理2129份图纸和模型,提前消除大量潜在的施工变更、返工风险,为规建效率整体提升做出重大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数智化管理平台.png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数字集成化管理平台


众智为源,协同作答


秋天的北林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时间再次定格在2022年10月,东区食堂四层多功能厅。有耄耋之年的老同志,有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教职工,他们或神情专注,或面露沉思,或一脸向往,他们聚集在这里只为一件事——为北林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投票。


问起雄安校区建设时最头痛的事,指挥部设计部部长司琦脱口而出:“研讨雄安校区规划方案!”雄安校区规建团队成立初期,摆在指挥部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确定该建设什么样的北林雄安?几十次内部研讨,12版讨论稿,实地调研走访11家国内顶级设计单位设计院,拿到的资料堆满了办公桌,手机里收到的设计图占满了内存。可到底要怎么干,大家莫衷一是。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有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建设怎样的大学?一定要听听师生的意见,凝聚全校的共识!”


指挥部与档案馆座谈.jpg 指挥部与图书馆交流座谈.jpg

指挥部与党政办、国资处交流座谈.jpg 指挥部与教务处交流座谈.jpg

指挥部与档案馆、图书馆、党政办、国资处、教务处、实设处等部门就雄安校区设计方案交流座谈


2022年6月16日-24日,指挥部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及线下街访的方式开展“我们的北林雄安校区”调研活动。同年10月14日-26日,指挥部精心策划了“北林雄安,未来已来”成果展和师生投票系列活动。“真的很期待去雄安校区读博士!”“A和C方案都很喜欢,真的太纠结了。”……一张张的留言写满了师生的期待和祝福。截至活动结束,共收到有效选票8008张,观展人数过万,“到雄安去”成为师生校友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再到10月28日,综合师生校友、离退休老同志、校内外专家、各级领导等的投票结果和意见建议,在由3位院士、4位勘察大师和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领衔的7家设计团队的规划方案中确定了中选方案。2023年4月,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获雄安新区原则性同意,同年10月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雄安校区总体规划第二次成果展现场照片.jpg

2022年10月,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校友热情参加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第二轮成果展及师生投票活动


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内,指挥部仍坚持组织全校师生亲自参与进雄安校区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先后与校内二十余个部门、学院开展数百次沟通对接,针对沟通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都一一解决、认真落实,努力让每一处设计都高度尊重使用单位的意见。开展包括防洪、防潮、防水、声学、实验室工艺等200余项专题研究,对建筑风貌、平面布局、室内设计、智慧校园、教学科研管理融合的学科组团建筑集群功能组合等开展数以万计的反复研讨打磨、持续完善,确保每处设计都要经过反复仔细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雄安校区是全校师生共同规划设计的校区,是我们这代北林人留给未来师生的作品。”这是总工程师刘旭彤开展设计工作坚持的原则。


派驻招采与指挥部深夜研讨第一组团施工、监理招标文件.jpg

派驻招采与指挥部深夜研讨第一组团施工、监理招标文件


“没问题,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这句话是学校派驻机构的同志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更好完成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工作任务,在雄安校区规划建设机构设置之初,校党委牵头设置财务、审计和招标采购三个派驻机构协同指挥部开展相关工作。派驻机构的教职工成为规建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派出部门的人力并不富裕,派驻机构的教职工大多肩负多项任务。“每次跟派驻机构的同事约时间对齐数据,他们都爽快地回答:没问题,你定时间!其实我知道在这一句‘没问题’的背后,是他们需要频繁往返京雄两地,是他们熬夜提前完成很多其他工作。”造价管理部的贾珂说。


“都是一家人,咱自己雄安校区的事儿,不是派驻,也得办好。”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的李晓璐说。在派驻机构的配合下,截至目前,雄安校区已完成集中采购共61项,分散采购及方案征集等采购项目57项,选拔行业顶尖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服务单位25家,确保了雄安校区勘察、设计、施工等规划建设整个链条均由资质完备、经验丰富、技术领先的专业团队担纲,为校区的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期为尺,匠心作答


2023年11月28日,雄安校区首开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栋楼不是我经手过面积最大的,但绝对是最具挑战性的。”指挥部第一工作组组长田冲站在首开项目楼前,颇为感叹地说:“作为首开项目,从设计到手续办理、施工都处于探索阶段,进入施工后又遇到很多不利的情况,仅在土护降施工阶段,就赶上了十年难遇的寒冬天气。”在场的同志摸着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我那会焦虑得天天掉头发,人员缺乏,工期紧张,每个人都‘身兼多职’,白天管理现场,晚上加班审图纸,每个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指挥部深夜驻场监督施工安全质量.jpg

指挥部各专业工程师24小时轮流驻场监督施工安全与质量


正是这些“时间管理大师”的坚持与拼搏,首开项目于去年7月按计划完成建设,“未来之树”破土萌芽。


首开项目实景图.jpg

雄安校区首开项目后勤服务楼实景


以校为家,用心作答


在造价管理部分管副指挥长李文的家庭群里,有一张特殊的“请假条”,落款时间是2024年9月,正是指挥部全体成员常驻雄安,冲刺第一组团全面开工任务的时候。


“开始肯定是有不理解的,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工作忙成这样,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连视频都经常在深夜,有时孩子熬不住就睡过去了。”谈及这个“常驻雄安”的请假条,李文的家人这样说。“有一次孩子就问了,为什么妈妈总不回来,我们都快成留守儿童了。她说因为她还需要照顾一个‘三宝’,他叫‘雄安校区’。听她这么说,我一下就理解了,那是她倾注了心血的地方,怎么能轻易割舍?”


李文把工程控制价清单放在电脑里,放在手机里,也打印出来放在手头上,在办公室就看电脑里的文件,走在路上就看手机里的资料,要是眼睛实在太累了,就休息休息再看纸质版的材料。这份不辞辛苦的多手准备,是李文两年来高质量完成造价管理和采购招标任务的缩影,更是保证雄安校区建造成本始终稳定受控的秘诀。


2025年4月10日,指挥部全体人员合影.jpg

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团队


“感谢北林,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参与一所百年经典校园的建设。”造价管理部的周旭阳自诩为“蒲公英”,她是这样解释的:“我之前一直在造价咨询公司工作,后来才加入学校,是一个实打实的‘新北林人’,但我很感谢北林,能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样有价值的一场建设,我很珍惜,也一定会将它做好!”凭着这份来了就要干好,来了就要扎根的信念,周旭阳活跃在每个组团的概算编制和评审工作中,被指挥部叫做“投资评审小能手”。


周旭阳是指挥部众多同事的缩影。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专业力量带着澎湃的热血加入规建团队,带着对北林“替河山装成锦绣”使命的深切共鸣建设雄安校区。因为有他们的参与,雄安校区的规划建设多了一份专业、多了一份细致,更多了一份众志成城的力量。


——2024年7月,首开项目落成,并作为校党委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委员会和雄安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临时驻地使用。


——2025年1月,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5年4月,雄安校区迎来一期工程全面大规模开工建设。


雄安校区主校门效果图.png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在北林壮阔的发展征程上,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奋斗坐标正在被书写,正在被超越,北京林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