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四五”之六:勇担使命 踔厉前行 奋力谱写北林宣传思想文化新篇章_北京林业大学
北林焦点

“巡礼十四五”之六:勇担使命 踔厉前行 奋力谱写北林宣传思想文化新篇章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期我们将推出“巡礼十四五”系列报道,系统回顾、全面呈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统一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为“十五五”规划开局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校党委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全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对内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对外展示北林奋进新征程昂扬姿态,为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


强化理论武装规范化水平,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效。印发《进一步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若干意见》,修订中心组学习规则,为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头雁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校—院—支部”三级理论学习制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五年来开展理论学习127次。校党委在《人民日报》《前线》《中国高等教育》等主流报刊发表研究文章,为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充分发挥党校阵地熔炉作用,深化全校党员干部政治教育。全力组织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交流会,制定学习宣传“六大行动计划”,入选北京市创新案例。创新开办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讨班、中青年干部寒暑假读书班、教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等10余类主体班次,广大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


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系统抓好基层理论学习。固化全体教师每周一次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安排。举办青年教师思政素养培训班,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全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全校思政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编制《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252项任务清单。实施“三全育人”十大重点工程、20项行动计划、100项育人举措,构建起“三全育人”的四梁八柱。扎实组织北京市思政类课题的校内申报和推荐,《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研究生生态文明宣讲实践育人模式探索》项目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厚植爱国情怀,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制定我校关于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的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持续开展“新生引航工程”,使爱国主义成为北林师生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组织师生参加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志愿服务北京冬奥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园会、服贸会等国家大型赛事和重大活动,获上级部门表彰。


强化榜样引领,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北林榜样”“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广大师生见贤思齐蔚然成风。积极邀请北京市“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团、“强国复兴有我”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团等榜样团队来校宣讲。注重用好鲜活育人素材,成立辅导员宣讲团,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开展宣讲,用师生亲切可感的故事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


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北林奋进故事


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林形象更加凸显。校领导多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文发声,讲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强国的北林贡献。积极对接校外主流媒体,年均向主流媒体发布新闻稿件超百篇,多名教师登上央视栏目,北林出镜率、见报率持续提升。上线全国高校首个生态文明网站,改版我校官方英文网站,全方位展示我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聚焦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北林声音更加响亮。加强正面宣传,围绕我校重点工作、重要大事,持续做好深度报道,绿色新闻网年均发稿量超4000篇,充分展现我校师生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面貌和担当作为。全景式回顾我校建设成就的校庆宣传片、纪录片等在总台央视、北京卫视等播出,南森大会期间原创十余篇新闻连续数日投放社会媒体,邀请央视等32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China Daily》作全英文报道,引发师生、校友热烈反响。


聚焦媒体融合的北林传播体系更加健全。成立融媒体中心,上线学校新版主页,打造覆盖“学习强国”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卫星发射成功”等多篇作品破圈刷屏,北林官微入选“全国高校首批思政类重点建设名单”,五年来近20次荣获全国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十佳”原创。持续强化审稿人制度,引入新闻编发和校对系统,全校新闻宣传工作规范性显著提升。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强校”建设


以高度文化自觉构建北林文化体系。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统筹谋划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编制“十四五”文化专项规划。制定“文化北林”体系建设方案,构建实施“841”北林文化体系。出台《校标、校徽、校旗使用管理规范》,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专题网,推进各二级单位视觉形象使用规范化。发布70周年校庆专用形象标志和《70周年校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进一步强化形象标志作为学校重要文化符号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北林之歌唱响校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首次在教育部、北京市高校廉洁教育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奖。


以凝练“植绿报国”北林精神带动北林文化传承创新。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开展“北林文化传承创新大讨论”,“植绿报国”成为北林精神标识。精心建成校史馆,协同提升数字校史馆和实物展陈的育人效能,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等领导参观时给予高度肯定。编撰我校首部《图史》,制作《口述北林》系列视频,做好学校历史影像素材修复项目。发起承办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同志出席,成为梁希先生诞辰期间全国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


以原创话剧“梁希”为名片牵引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排演原创话剧《梁希》,累计观众近14万人次,获国家林草局、九三学社领导高度赞扬,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第一批剧目(长剧),原创生态舞蹈诗作《共生》获评北京市校园文化精品培育项目。师生水墨绘画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百部优秀作品,《传统插花:永不凋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该活动“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积极组织“一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申报,开展校园文化节,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艺术进校园”、“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北林文化大讲堂”、五月的花海、研究生传统文化季等校园活动,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加丰富。


防范化解风险,守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系统谋划,强化责任落实。校党委坚持靠前指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年工作要点和政治巡察必查内容。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全校院(系)级党组织和28个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制度,强化专项督查考核,完善定期研判和即时研判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抓早抓小及时化解问题隐患,防止风险外溢升级。


前移关口,防范潜在风险。建立完善定期研判和即时研判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和警示通报力度,组织各学院分批参与校党委月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分层分类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培训。定期通报上级工作要求及涉校网络舆情信息动向,并在重要敏感时间节点印发工作提示。严格落实涉校网络舆情24小时监测要求,抓早抓小解决风险隐患。五年来,妥善完成31起舆情处置导控,防范化解12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保障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抓细抓实,严守阵地防线。修订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资助办法,出台教材选用办法,“一册一档”做好教材政审。建立完善校内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双审核”制度。严把线下宣传阵地内容关、场地审核关,建立校园宣传品日常巡检制度,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时间节点前后进行24小时巡查。集中统一开展社团招新,坚持为每个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指导,意识形态阵地防线更加牢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校将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培育师生良好道德风貌,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繁荣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特色的北林文化,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不断凝聚起推动构建“一校两区一园”新发展格局的磅礴力量。